检查分析:通过对蜗轮减速机的五个断口的宏观分析发现,其中一个断口是疲劳断裂,存在疲劳裂纹扩展区;其它四个均为脆性断裂或瞬时断裂区,疲劳源处于蜗轮齿根处。断口两侧http://www.vemte.com/sdxljsdj.html断面形貌对应得很好。疲劳裂纹扩展区很小,在裂纹扩展方向只有 10 mm,肉眼看不出有贝纹线,在扫描电镜下放大 90倍,能观察到贝纹线。瞬时断裂区面积很大,是脆性断裂,断口粗糙,存在严重的凹凸不平,甚至出现沟坑,说明裂纹扩展不断改变其扩展面和扩展方向。观察该RV63减速机蜗轮的侧面发现,几乎每个齿根的受力一侧都存在裂纹,而且在齿底面的相应部位都存在表面剥落,在齿根部位存在加工的余痕,这说明齿面加工与齿底面加工不够适应,存在过渡区,致使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。观察整个蜗轮表面还发现,蜗轮减速机传动力的齿面磨损轻微,非传动力的齿面中大部分只是齿的两端磨损,中部仍保留原加工面,尚未磨到。这说明该蜗轮从磨损角度来看,仍处于正常服役期间。同时还说明蜗轮与蜗杆的齿面加工不太适应,致使受力不均。
蜗轮侧面上的裂纹宏观断口分析表明,该NMRV减速机的蜗轮属于低周疲劳断裂,疲劳裂纹源产生于齿根处,该处处于齿面与齿底面的机械加工过渡位置,有应力集中。齿根附近的显微组织,由于冷却速度慢,组织变得粗大,三元共晶多,成为断续网状,甚至成网状,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加剧,使材料脆性大。裂纹常萌生于三元共晶,并沿着三元共晶发展。仔细观察主裂纹发现,裂纹几乎都处于三元共晶上,由三元共晶上裂纹的不断发生和联接而成。由此可见,在RV减速机蜗轮的工作过程中,齿根部存在的断续网状三元共晶,在集中应力作用下,先开裂萌生微裂纹,扩展长大,并与其它裂纹合并,联接形成大裂纹,这是蜗轮疲劳断裂的起因。
结论:该蜗轮减速机中的蜗轮失效属于低周疲劳断裂;疲劳源发生于齿根部位;齿底面附近组织粗,青铜的Sn、P元素含量高,存在成分偏析,三元共晶呈断网或网状分布,脆性大,易产生微裂纹,是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的基础。这是蜗轮发生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。齿面与齿底面的机械加工过渡位置,存在应力集中,促进了裂纹的萌生与发展。
更多蜗轮减速机请点击链接查看:http://www.vemte.com/sxiliejiansuji.html
电话:15818497138